望 奎 縣 中 醫(yī) 院
WangKu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
icine Hospita
l
 

歡迎光臨望奎縣中醫(yī)院【官網(wǎng)】

杏林要術丨中醫(yī)自擬湯方治療慢性頑固性心力衰竭——望奎縣中醫(yī)院內科三病房

瀏覽數(shù):324 

王奎生同期:

中醫(yī)自擬湯方治療慢性頑固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疾病,多見于老年人。從中醫(yī)角度講,心力衰竭,主要是心陽不足導致的,所以振奮心陽是治療的關鍵。心衰最常見的癥狀是呼吸困難、喘憋,活動以后加重,往往會合并下肢水腫。喘憋癥狀在平臥以后加重、活動以后加重,通過休息以后,或者是坐位可以緩解。

西晉王叔和在《脈經(jīng)》卷第三中首先提出“心衰”病名,并在治療上提出“固轉孔穴,利其溲便,遂通水道,甘液下流,亭其陰陽,喘息則微,汗出正流。肝著其根,心氣因起,陽行四肢,肺氣亭亭,喘息則安”。

明代《景岳全書·雜證謨·怔忡驚恐》認為“虛微者動亦微,虛甚者動亦甚”,治療上“宜養(yǎng)氣養(yǎng)精,滋培根本”,“宜節(jié)欲節(jié)勞,切戒酒色”

我們心病中心綜合多年臨床經(jīng)驗以及總結前人經(jīng)驗認為:心衰病機以心腎陽虛為本,血瘀水停為標。心陽鼓動無力,心氣不能正常推動血液運行為病之本;瘀血、水飲等病理產(chǎn)物阻滯為病之標。扶正治衰,佐以祛瘀的原則。總結出心衰1號和2號中藥湯方,配合應用諾欣妥治療慢性頑固性心力衰竭取得良好效果。

心衰1號:藥用人參,黃芪,甘草,小麥,紅棗,附子桂枝麥冬五味子紅花,丹參,雞血藤,赤芍。方中參、黃芪、桂枝、附子益氣強心、通陽利水甘草,小麥,紅棗,甘溫助陽;五味子納氣平喘;紅花,丹參,雞血藤,活血化瘀,通經(jīng)活絡。該方主要功效為益氣溫陽、活血通絡,適用于可辯證為陽虛衰、血絡瘀阻型心力衰竭。

心衰2號:藥用人參,黃芪,附子茯苓,白術,白芍桂枝生姜,澤瀉丹參,紅花,葶藶子,甘草。人參,黃芪,益氣強心;附子桂枝,生姜,白芍溫通心腎;茯苓,白術,澤瀉,葶藶子利水消腫;丹參,紅花,活血通絡。該方功效為益氣溫陽利水,適用于可辯證為心腎陽衰、水氣凌心、血絡瘀阻型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機是本虛標實,重在補虛,并在補虛的基礎上兼以活血化瘀、利水化飲等。中醫(yī)慢性心力衰竭發(fā)病過程中,常見心與肺、脾、肝、腎數(shù)臟同病,心之氣血陰陽虛衰,臟腑功能失調,心失所養(yǎng),心血不運,血脈瘀阻。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心氣虛可累及肺腎,肺失肅降;腎不納氣,又加重心氣虛衰。脾陽不振,脾失健運,水飲內停,既可凌心犯肺,又能耗傷心氣,使悸喘加重。心行血,肝藏血,心陽虧虛則心血瘀阻,肝失疏泄則藏血異常,瘀結脅下,形成瘕積。

治療上以治心為主,并調他臟。當然,中醫(yī)治療心力衰竭還是講求辨證施治、扶正固本。

心衰是各種心臟疾病到了終末期以后出現(xiàn)的情況心衰12號針對冠心病、肺心病、高心病,風濕性心臟病等一系列的心臟病,到了后期都會出現(xiàn)心力衰竭我們應用兩方配合諾欣妥取得良好效果諾欣妥用于射血分數(shù)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成人患者,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力衰竭住院的風險。


院內新聞
【新聞中心】